【精彩晚年】66歲退休教師習跆拳道 5年獲黑帶效法李小龍融哲思於武道中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2/01/14 17:12

最後更新: 2022/01/14 20:03

分享:

分享:

66歲中文科退休教師伍棟英學跆拳道5年獲得黑帶,帶來不一像的晚年人生體驗。

長者退休後,最普及的健身活動可能是耍太極、練八段錦。但今年66歲的伍棟英,卻與老婆「齊齊」打跆拳道,5年以來已考獲黑帶二段的資歷,架起手刀來亦有板有眼。大學修讀哲學的他,理想是如李小龍般「將哲學精神融入武術中,感受這境界是如何」。謝絕做頹老,鍛練體格之餘,養身又養心。

今年66歲的伍棟英習了跆拳道5年,已考獲黑帶二段的資歷,紮馬踢腳也功架十足。(攝影︰湯致遠) 

長者學跆拳道,是怎樣的光景?踏入香港實用跆拳道協會的道場,但見一班白髮斑斑的長者正揮拳踢腿,伴隨著一聲聲的吆喝顯得勁度十足,當中包括今年66歲的伍棟英,及他的太太陳鶯兒。這對「跆拳俠侶」,前者是退休的中學教師,後者是醫院護士,退休後仍不斷學習,與武術結緣,原來是太太在報章看到有中心搞「長者跆拳道」,故而湊興一試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2

長者跆拳道 不設搏擊只練品勢

習武5年的伍棟英,說起話來仍有份中文科老師的儒雅秀氣。

2016年開始學,老婆見到報道,就陪她來學,一級級的挑戰上去,由黃帶到黑帶,有著追求的目標,整體的滿意度也提升了。

值得留意的是,長者跆拳道的段位和級別不是按「由白至黑」的腰帶顏色來體現,因顧及安全考量,也沒有搏擊的環節,而是以一套套的品勢(即「套路」)來評級。但目前伍棟英學到黑帶二段,也經歷提腿、手刀防守及馬步以至踢板等技術,說來也不簡單。

未練跆拳道前,伍棟英沒有習武經驗,但他說:「武術在人類文化中,是很有價值的部分,門派繁多,也想涉獵一下,特別這長者跆拳道的設計是逐級升上的考試,有高段數而深入的品勢考核,有一定的運動需求,我可以應付到長者班,但一般成人班則未必應付到了。」

習武練手腳協調 提升平衡力

雖然長者班沒有正式的對打,但伍棟英習武以來,無論身體機能及腦筋反應,也明顯轉好。

熱身時會做手腳伸展,而黑帶以上的品勢有更多變化,當中要記著招式,不斷操練,講求手腳協調,不知不覺間也提升了平衡力。最簡單的是,以前我俯身清理浴缸上的毛髮隔罩,腰是會痛一下,但現在完全無事。

伍棟英1980年畢業於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哲學系,對心靈、宗教以至new age的思想亦開始涉獵。「可能與我家庭背景有關,哥哥有精神分裂症,而自己在高中時亦發現有精神官能症,入大學選修哲學,就是想在心靈尋求釋放。」

伍棟英與他的中學學生相聚,他也不吝嗇作為他們的人生導師。(相片︰被訪者提供)

畢業後伍棟英在觀塘某中學教預科班中文,直至2005年退休,重視心靈及人生教育,向來是他心繫所在。「人生的下半場,時間就落在跆拳道、繪畫及心靈導師上,也算是生命的功課。」

藉武練心專注當下

唸哲學出身,伍棟英視跆拳道為鍛練心靈的活動。

看過《李小龍:生活的藝術家》這書,其太太蓮達在序言中談到丈夫最渴望將哲學的精神融入武術中,我也想領略這個層次。不單純是技術,而是「藉武練心」,結連著精神意義,會更豐富,我確有這方面的追尋。

具體的實踐,是每打出一套品勢,也專注於當下這動作。「就如我畫畫,就全情投入,渾然不覺時光飛逝,像進入禪修的境界。」

伍棟英的畫作,有時是他的自畫像直視鬼神,有時又化身「美人魚」,頗有奇幻效果。(相片︰被訪者提供)

伍棟英學跆拳道時,也是「問題多多」,小至每個品勢動作的用意、細微的分別在哪裏,他都要一一了解。

即使是長者,求知慾和好奇心都好重要,對新事物永遠持開放態度。幸好長者跆拳道班,不是做運動員或參加比賽,做錯沒人會笑,或覺得『好瘀』,大家互相鼓勵,重點是堅持。

學到老而活得精采,心靈有所頓悟,晚年的風景才更見絢麗。

創立長者跆拳道班 助退休人士習武

引入長者跆拳道班的,是香港實用跆拳道協會的館長陳碧就教練。作為前跆拳道港隊教練,陳碧就眼見不少長者退休後骨頭脆而不再運動,遂引入長者跆拳道,為長者度身修改動作及訓練課程,令他們安全習武。

「記得十多年前帶港隊去韓國作跆拳道交流,有公公婆婆在凌晨6點就來接待我們。之後還表演跆拳道,我回程在飛機上想,能否將這方法引入香港?」

為此,陳碧就為長者班作出調整,如一般跆拳道顯示級數的色帶,分為白黃綠藍紅黑。但他們則由黃帶開始,並以一套套的品勢作審核,同樣是紮穩馬步、踢木板等。而長者較易受傷的動作,會略作修改,如把套拳中「跳踢」動作,改為踏前一步後起腳等等,一切以安全性為大前提。

香港實用跆拳道道協會的館長陳碧就教練(左),以及歐其煬教練(右),他們也表示長者學生由60歲至80歲都有。(攝影︰湯致遠) 

長者跆拳道班約於2009年成立,陳碧就也與一些社區中心合作,他說長者學跆拳道後,在訓練機能及預防腦退化上也有點成效。「學的時候以練品勢為主,過程中可鍛練肌力,最重要是可擴大生活圈子,下課還可茶敘聯誼!」

記者︰馮柏偉